8月5日,在债务危机的“泥泞道路”中艰难前行的全球经济,又遭到来自金融危机发源地美国方面的“重拳打击”。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于上周五宣布,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调一档至AA+。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AAA主权信用评级。标普称,给美国降级是其责任,而且如果美国债务和财政形势未见好转,标普可能在两年内把美国长期信用评级进一步降为AA级。
尽管美国财政部官员6日通过不同方式对此进行回应,称标普的降级决定不合理。但上周末,西方国家领导人紧急磋商,力争在周一全球股市开盘前或采取有力措施,或向市场发出明确信号,防止周一可能出现的全球股市崩盘。显然,世界各国都在非常认真地对待标普的降级。
标普降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。首先,我国持有巨额的美国国债,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,截至2011年5月末,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约为11598亿美元,尽管在2011年前5个月,中国总计减持3亿美元美国国债,但从总量上看,中国依然将三分之一以上的外汇储备放在了同一个篮子。
美国信用评级被标准普尔下调后,新华社用英文发表评论文章称,作为最大债权国,中国完全有权利要求美国正视债务问题并保障中国的美元资产安全。鉴于巨额美国国债的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,中国的外汇储备无疑会受到损失,并影响今后对美国国债的购买决策。其次,评级下调后,国际投资者可能形成抛售美债的浪潮,国际游资会涌入中国,增加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压力,人民币又会相应地被动升值。这与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正好相反,不利于国内当前对高通胀的抑制和维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。当然,最为灵敏的反应还是发生在资本市场。与全球股市的“一片跌声”相仿,周一沪深两市早盘全线低开,沪指暴跌3.76%报收2526,创一年来新低。标普降级对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所产生的消极后果才刚刚显现,各方有必要密切关注随后发生的一切,并给予及时有力的应对。
应该说,此次标普的降级举动反映了美国经济增长中长期以来存在的“软肋”,即靠赤字的扩张来维持国内经济运转,也折射出金融危机对美国与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远未消退,而为抗击金融危机所采取刺激政策的代价却再次显现。
众所周知,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,为了应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,世界大多数经济体都实行了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。如此强力的政策刺激使得世界经济避免了长期萧条的局面,但各国经济复苏步伐不一,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政策代价。一是非常宽裕的流动性造成物价普遍性上涨,全球进入“高通胀”时代;二是高赤字使得不少欧洲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,欧盟与IMF整天忙着“救火”。
就美国的情况而言,同样也是采用赤字的扩张来抗击金融危机。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,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直不敢退出,减少税收、增加支出造成赤字扩张,而且美国的医疗和社保账户从盈余转为净支出,此周期恰好与金融危机周期相重叠,这是美国赤字扩张趋势无法逆转的根本性力量,从长期看,美国已经进入无法逆转的高赤字时代,将以更大的强度冲击美国财政的可持续性,这是造成美国国债评级需要被下调的最根本原因。
标普的降级使目前蹒跚跛行的世界经济“雪上加霜”。前几个月,一般认为,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不会造成二次探底,但这一次很可能没有那么轻松。它首先会严重阻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。融资成本提高抑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,而且为了换回信用等级,美国政府将进一步削减开支,缺乏增长点的美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。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货币,美元的影响力无疑会大于欧元,美国债务的影响力也会大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。美国国债市场的大幅波动和不确定性将影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稳定,拖累全球经济复苏。因此,此番对全球经济造成的“二次探底”风险显然大于欧债危机。分析认为,标普发布下调评级的时机非常糟糕,市场对于经济“二次探底”以及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担忧进一步升温,全球股市已经以巨大抛压给出了反应。
|